大模型:科技新浪潮的引领者

2025-01-07 10:27:15

大模型:科技新浪潮的引领者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成为了最热门的概念和技术之一。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已经发布了超过80个参数达到或超过10亿规模的大模型。这些模型最初被称为预训练语言模型,但在Chat GPT的普及之后,它们逐渐被统称为“大模型”。

大模型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它们可以执行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以及问答系统等任务;在语音识别领域,它们可用于语音转文字和语音合成等应用;而在图像识别中,这些模型能够进行目标检测、图像分类及人脸识别等多种功能。目前,许多安防企业在开发和应用大模型时,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技术上,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优势所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预计未来几年内这一趋势将继续增长。

目前,大模型市场的具体数量难以精确统计,因为其增长速度极快,可能每天都有新的参与者加入。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经发布了238个大模型,而2023年6月的时候这个数字是79个,相当于4个月翻了3倍。进入2024年,大模型市场进一步野蛮生长,增长势头强劲。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从2014年至2023年,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超过3.8万件,位居全球首位,是美国的六倍之多。自2017年起,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的出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数量急剧增加七倍,广泛应用于出版、商业、工业和制造业、交通、安全和电信等多个领域。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分布中,图像和视频数据类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文本及语音/音乐类。专利申请的主要实体包括腾讯、中国平安、百度等中国企业,以及IBM、阿里巴巴、三星电子、字母表(Alphabet)、字节跳动和微软等国际公司。除了中国之外,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也是该领域专利申请的重要来源国。

随着Chat 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成功,大模型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热潮。这些模型不仅能够实现文本之间的转换,还能进行文本到图像、文本到视频乃至多模态内容的生成,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的研发与维护成本极高,单次训练的费用往往达到数百万美元级别,这限制了只有少数具备强大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才能参与到这场被称为“少数人的游戏”中来。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